东方圣城网讯 男孩小葛来自乌鲁木齐,女孩小苗则是广东妹子。由于工作原因,两人结婚之后将家安在了长春,这么一来,构成他们回家地图上的三个点距离确实不算近。离过年还有两个多月,小苗就和丈夫商议如何回家过年的事儿,结果互不相让吵了几架,一气之下离婚了。此时二人结婚仅半年。(1月23日《城市晚报》)
“回谁家过年”成了离婚导火索,这事儿听上去似乎不靠谱,但却真实地发生在长春这对小夫妻身上,硬生生将“回家”变成了“散家”。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极端情况下的个例,或是“大男子主义”碰上“公主病”的恶果,事实上,相关调查显示,回婆家还是回娘家过年,这个单选题已经让许多“独一代”夫妻“潇洒”分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大有将“节前冲动性离婚”整成“时尚”潮流的趋势。
毫无疑问,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合家团聚则是其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古代农耕社会,男人作为家庭权力的拥有者,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女人一旦出嫁就只有安心侍奉、听从安排的份儿,而没有自主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在哪儿过年从来都不是问题,无论是刚进门的少妇还是熬成婆的老妪,都得在夫家听爆竹声、吃团圆饭;而现代工业社会,男女平等无尊卑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即使在组成家庭后,也各自保留了独立自主性。如果夫妻双方皆为独生子女,籍贯不同且在外工作,就会在年关时格外“痛苦”,不得不面临回谁家过年的艰难抉择。基于不愿让自己父母春节“独守空房”的考量,双方自然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相互博弈,甚至将家庭矛盾升级化、扩大化,危及婚姻。
可以说,“回谁家过年”是传统观念与现实情境碰撞的产物,会随着“独一代”婚姻群体的增长而日益凸显。或许永远没有圆满的解决之道,谁也学不来孙悟空的“分身术”,那就只能依靠夫妻双方的理解与包容,让“回家”不再纠结。哪家的父母都是父母,切莫厚此薄彼冷落一方。若两家父母相距不远,交通方便,小夫妻不妨将七天假期合理分配,利益兼顾;若两家父母一个天南一个海北,小夫妻或可轮流做主,今年跟你回家,明年随我返乡;若两家父母乐意出游,小夫妻把他们接到自己的窝,六人同度春节也是不错的主意,还能加强老人间的联系,增进感情呢!
其实,寻找一个合适的回家过年方案,并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没必要闹到离婚的地步。夫妻双方只要以爱为基础,学会换位思考,多份体谅和担当,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况且,春节团圆尽孝固然“很美好”,但如若今年回不了自个父母家,双休日、“五一”、“十一”也可以带上笑容带上祝愿,牵着爱人回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