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说,楼市房贷收紧,对个人住房贷款交易真实性的审查随即强化,在上海,已有银行开始严查离婚不到半年的房贷申请人,银行个贷部人员会将贷款人的燃气、水电、宽带等出账记录作为判断标准。部分股份制银行还会从申请人住所的小区物业、邻居那里进行侧面求证,判断夫妇是否还居住在一起、感情是否融洽等。对于离婚后很快 复婚的借款人,银行甚至会采取强制收贷措施。
住房限购政策引发假离婚,为人所不齿。不过这种规避制度和政策的做法,一点都不新鲜,不值得大惊小怪。
中国古代严禁父母在世时儿子们“别居异财”,也就是禁止父母在世时儿子们分家,必须在大家庭共同生活。但大家庭的户等必然高,而户等高则赋役必然沉重。于是有些人在父亲去世,而母亲健在的情况下,为了“别居异财”降低户等逃避赋役,甚至想方设法“嫁木析户”。在欧洲征收窗户税的时候,为了少纳税,人们竟然把住房的窗户重新堵死,而新建的房子尽可能少开窗户。人们规避法律制度的奇招,可谓层出不穷。
我国实行婚姻自主,结婚和离婚都是个人权利,所以,如果有人为了规避购房政策而选择离婚,不论真假,政府职能部门对此都是无法拒绝的,当然更不可能像有人提议的那样进行打击了。金融机构在对贷款申请者进行审查时,将是否假离婚作为一项内容是否合适,也难定论。而这种审查毕竟只是根据一些外部蛛丝马迹进行的观察,结论的准确性权威性,还是值得怀疑的。
近日病故的复旦大学教授谢百三针对我国可能实行的房地产税指出,如果按照家庭居住的第一套房免税,多套房征税的方法征收房地产税,可能会带来大量家庭解体的后果。从目前为买房而离婚的情况看,谢教授的担心并非杞忧。所以,如何防止和应对各种怪诞的规避政策法律的行为,也应该成为公共政策制定时应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