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夫妻携手40载岁月如歌 婚姻保鲜的秘诀是常学常新

       佳偶天成,当年的正副班长走到了一起

       1973年的秋天,两个年轻人李云斌、徐淑芬从各自的单位来到南京铁道医学院(即东大医学院前身)。当年的医疗系5班有男生24名、女生26名。“那时不提倡谈恋爱,只想着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李云斌说。两人都是家里的老大,到了班上,成熟自律的他们很快被选为正副班长,李云斌是班长,徐淑芬任班副。来铁道医学院上学前,徐淑芬做过护士,在当地铁路分局团委工作;李云斌15岁起就跟随太爷爷学医,进入医学院,更是如鱼得水。书山有路,两位致力于医学的学霸,开始尽情享受高等学府的勤学时光。

        “40多年前,图书馆差不多仅有现在五分之一大。”站在如今现代化的图书馆前,李云斌回忆,那时的图书馆是大家的“宝库”,“空间小到更像个图书室,一般都是把书借回去,半夜就着路灯,熬几夜争取看完,消化进脑子,以便早点还回去,再‘啃’下一本”。毕业仅3个月,学业优秀的徐淑芬就被哈尔滨铁路局召回,登上医学讲堂,班长李云斌留校工作。两个异地的年轻人,相隔千里,没谈过恋爱,眼看毫无婚姻的可能。

        然而佳偶天成,1978年底,兜兜转转,导师牵线,身处火炉南京和寒冷哈尔滨的正副班长,恋爱成功,走到了一起。赶到哈尔滨领证后,李云斌带着爱人回到草原钢城包头的父母家,借邻居房子,摆了三天流水席,“婚礼庆典聘礼啥的都没有,那个年代都不富裕,更不流行大操大办”。就这般朴素简单,徐淑芬嫁给了李云斌。

        学习家庭两头顾,半夜坐火车赶回洗尿布

       1980年的夏天,两人的独子出生了,同年8月,单位分给他们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在一栋筒子楼里,门前煤炉烧菜,门里当家。“我在家时很早就会做饭,能照顾弟弟妹妹,结婚了,我主动接过做饭的重任。”李云斌幽默地叙说新婚生活的开启,当时业务优秀的徐淑芬被单位送到北京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脱产进修,家务事由李云斌一人“承包”,到有了孩子,生活的考验才真正开始。

        学医有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苦,经常到外地进修,对孩子尚在襁褓的两位好学之人,更是挑战。“那时孩子小,要戴尿布,而我刚好必须去复旦进修,”李云斌回忆,当年南京到上海要坐6个多小时的火车,牵挂夫人孩子的他,经常是周六下午下课,坐火车半夜赶回南京的家。“我说你带孩子累,尿布就不要洗了,等我回来帮忙洗晒。”李云斌洗尿布到天亮后,再把其他家务忙完,又坐火车赶往上海,到学校常常已是周日的深夜。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活到老学到老是职业本能。在哺乳期的徐淑芬依然要出差进修,她心疼儿子,当年因为自己工作忙碌没有太多时间陪伴,但李云斌一直教导儿子,“妈妈那么辛苦还坚持工作学习,我们俩男的一定要心疼她”。

        爱人夜里做实验,他半夜送“补给”

        校园里的篮球场见证着李云斌一家以医学院为家,“以前我就爱打篮球,后来跟儿子打,现在小孙子也会了,”李云斌说一家人的最佳娱乐就是打球,“因为女人都是学霸嘛,我们仨更要锻炼身体,呵护她们。”老人笑声中带着自豪。

        记者发现,两人合影时,徐淑芬会习惯地微微靠向丈夫,李云斌笑眯眯地总结,都说成功男士军功章里有女的一半,“我的军功章里,肯定有她的一半;她的军功章呢,完全都是她自己的”。结束一天课程的徐淑芬听老伴这番夸奖,立即感受到其中满满的爱和呵护。“以前连轴转,夜里做实验,他会半夜送点心到我的实验室。”徐淑芬说,那段温馨的时光,多年后道来依旧历历在目。“那时一个月最多几十块钱收入,半夜‘补给’只能提供馒头、萝卜干。”李云斌幽默地回忆,“生活条件比今天差太多了,不过精神富足。”

        徐淑芬退休后返聘教授医学,作为中大医院康复科的老专家,李云斌也没闲着,时常当班,给挂念他的患者问诊。“有时候挂号,一听今天李主任没有班,患者宁愿改天再跑一趟。而李主任也尽可能用最便宜的药材为患者看好病。”医院的同事都说李主任是位仁医,这也是老伴徐淑芬为之骄傲的。#p#分页标题#e#

        半退休后,李云斌工作没有徐淑芬课业繁忙。“他经常5点多就起来做早饭,到中午有空,就回去把晚饭做好,等我下班了,用电动车到班车站点接我回来,饭菜热热,就能解决。”徐淑芬这样说。娓娓道来的生活点滴,传递着学霸的爱情故事:是电动车上的温暖相拥,更是老来的相伴相守。

        婚姻保鲜的秘诀是常学常新

       会日语,钻教研,当年的学霸徐淑芬,如今年近七旬,作为高级职称的基础医学专家,神采奕奕地活跃在教学一线。“有时候被老友调侃是工作狂。我就觉得啊,退休不能在家闲呆着,有能力,就要去为学校发展做贡献。”徐淑芬坚持认为人老心不能老,保持学习的状态,保持与社会的互动,这样的婚姻,才能保鲜,“每天在课上与年轻的孩子们交流互动,回到家,又能与同样学医的老伴切磋,多好!”相随相伴,俩人的生活一直简单,在家和食堂、医院学院间三点一线,看似没有诗和远方,却有医术有医书,有理解有呵护。

        40年,于学医的人来说,一点儿都不难熬。白驹过隙,苍老的是容颜,善学者永远年轻。

        在二老眼中,改革开放至今,祖国医学繁荣昌盛,科技日新月异,要学的要传授的要彼此交流切磋的,源源不绝。爱情在书香中历久弥新。蓦然回首,40年牵手恰如二人的职业装白大褂,依旧是新婚时的那样,清爽淡泊,简单从容。

联系人

吴永红律师

我们的团队

查看团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