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不平凡的世界,病逝前3天,在强势妻子面前含泪签下离婚书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路遥
 
1992年11月14日,当代作家路遥去世,享年只有42岁。而在路遥去世的三天之前,路遥的妻子林达,强烈要求路遥在离婚书上签字。此时路遥在遭受病痛折磨的时候,还要遭受精神打击。不过,对于一个将要过世的人来说,这一切,或许也该释然了。由此,路遥压抑着自己的忧伤,签下了离婚书。
 
路遥的一生,宛如一杯苦酒、一盏苦茶,值得我们去品味。
 
 
现代人总有些想当然的想法,并将其作为事实依据。比如说提起作家,自然想到文人,进而想起文人的风流倜傥、潇洒多情。仿佛,一个人只要成了文人,金钱、美女、地位,一切都不是问题。但其实,大多数文人,都是以贫寒的状态过着自己的一生的:杜甫一生时常颠沛流离;贾岛的一生大多数时光在贫穷中度过,即便是做过官的苏轼,一生也是处处碰壁——或许并非所有文人都是如此,但是,大多数文人贫穷,倒是一个主流现象。
 
 
其实何止文人?古今中外,大文豪、大哲学家,有几个不是在贫寒交加中走完自己的人生路的?路遥的一生,遵守了文人固穷的定律。
 
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 ——路遥
路遥如果还健在的话,可以用“共和国同龄人”来形容。因为,路遥生于1949年。
 
路遥的家乡是陕西榆林。榆林,曾是古代朔方的一部分,历史上,搅动天下的李自成、张献忠,都和此地有着很深的渊源。由此可见,榆林自古以来,比照繁华的中原,都是相对贫瘠之地。
 
路遥出生在榆林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1956年,路遥的父母感觉家中用度日益贫乏,以至于家里已经养不起路遥这个孩子了,于是,路遥的父母想到了一个无奈的办法:那就是把路遥过继给路遥的伯伯。
 
 
七岁的路遥未必能弄清楚的具体概念,但还是模糊感觉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早已离弃自己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曾提到贫穷者食用的伙食是何等稀薄,并且在刻画上,给人一种绘声绘色的既视感,但其实,路遥之所以等刻画如此有深度、细节如此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路遥就是在这样的伙食下成长的。
 
过继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
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 ——路遥
其实人生无外乎是两种:一种是平淡人生。这种人生属于大众型的人生。大多数人的人生都是这样:在原生家庭的轨迹下,按部就班活着,然后一代又一代这样不断重复着这种人生。
 
另一个则是有所阶层突破的人生。当然这个阶层未必指的是经济层面上的,有时候也包括交际范围、眼界领域。当然,这种类型的人生,其实按照比例来算,属于少之又少的人生。
 
 
对于路遥来说,1973年的际遇,让他有了特殊的人生。如果没有这一年的际遇,中国文坛或许会少一个作家。
 
1973年,路遥在延安大学邂逅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这些文学名著,让路遥接触到了、发现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能量,让路遥不断摒弃故我,不断洗涤灵魂,进而,彻底改变了路遥的人生路。
 
在文学积累不断加深的基础上,路遥开始了动笔写作。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皇存在或实现。 ——路谣
 
记得古希腊大哲柏拉图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这句话其实可以拓展理解成,文学的产生,其实是人们对自身的遭遇的一种慨叹。
 
因此,当一个人恋爱的时候,各种爱情文学会随之产生;而一个人感到不平的时候,各种表达不满的诗歌也会产生。并且,不同的生活环境,也会让这些环境下成长的文人,写出截然不同的作品——因此,《红楼梦》可以和《西游记》并存,三国枭雄和水浒豪杰也可以在各自舞台上互相表演,并且共同存在于文学世界里。#p#分页标题#e#
 
 
路遥的作品也不例外。苦难的人生经历,注定了路遥是写不出“宫体诗”那样的文学作品。
 
1984年,路遥开始为创作《平凡的世界》做准备工作。为了让细节变得逼真,路遥还专门前往矿山,和煤矿工人一同生活,以求做到搜集素材、体验生活。
 
不过,当《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稿的时候,路遥却遭到了打击:起初路遥打算在《当代》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这部作品,但是,编辑认为,这部作品有些不合时宜,因此,不予发表——所谓不合时宜,是因为在80年代的中国,随着港台文学的涌入,很多读者对于《平凡的世界》这种反映生活、写实的作品,早已不买账。但其实,这也符合常理。因为毕竟文学是小众的,指望大众认可的文艺,几乎很少出现,否则,电影界也不会有商业片养文艺片的说法。
 
 
甚至路遥身边的朋友,也都劝说路遥“改弦更张”,让路遥及时转轨。但路遥不为所动:因为中外文学名著的风格,宛如烙印一样,植根于路遥的灵魂深处,让路遥不能对这些产生背离想法,甚至于对于路遥来说,文学已经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的信仰,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
 
在信仰的支持下,路遥完成了《平凡的人生》的创作。
 
1991年,《平凡的人生》获得茅盾文学奖。此时的路遥,来到了人生的巅峰。但是,这个巅峰仅仅是荣誉上的,而非经济上的。
 
 
因为虽然路遥获奖了,但是,连去京城领奖的路费钱,路遥都拿不出,甚至还需要向自己的弟弟去借这笔钱。他的弟弟借到钱给路遥拿去后,怀着无比纠结的心情打趣路遥:你以后可别再获奖了。这是获得茅盾文学奖,倘若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找不到外汇给你……
 
从这不难看出路遥的贫寒。哪怕是路遥成名以后。
 
对于后世不知生活艰辛的无知少女来说,文人是一种很潇洒的存在,而贫穷似乎代表着文艺,但对于历经生活的人来说,贫穷,真心是一种痛苦。因此路遥妻子的行为,可以理解。

联系人

吴永红律师

我们的团队

查看团队
0